山志第一学术网首页
|
新闻
|
学术
|
创新
|
科普
|
教育
|
智库
|
探索
|
农业
|
旅游
|
历史
|
政务
|
美食
|
专题
网站导航
手机客户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探索
>
学术前沿
首页
|
学术前沿
|
天文航天
|
生命奥秘
|
考古发现
|
自然地理
|
奇闻奇观
|
动物植物
|
奇趣发现
|
未解之谜
|
若是小行星来了,人类举起怎样的“猎枪”
学术前沿
|
2018-03-19
这几天俄罗斯科学家的一项实验引来不少关注。他们用激光脉冲模拟核弹爆炸来摧毁陨石模型,以了解击毁小行星需要怎样的爆炸力。...
智能养老设备进家 老人子女安心
学术前沿
|
2018-03-14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的老人马连枝展示床垫下用于收集睡眠数据的智能看护系统传感器。独居老人最怕发生意外时不能及时被发现。海淀区北下关街道试点智能化养老,首批在43位老人家中安装智能监测设备,老人的睡眠、如厕、活动等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工作人员和子女的手机上,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置。...
周郁:纳米压印带来新的革命 创造了超1万亿利润
学术前沿
|
2017-11-0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周郁新浪学术讯10月29日上午消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于10月28-29日在京举办。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埃尔金讲席教授及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周郁在材料科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周郁在演讲中提到,传统技术中,制作纳米结构通常使用光束和电子束,但如何做得很小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散射的存在,大小方...
江雷: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结合 人类器官或能实现重生
学术前沿
|
2017-11-0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新浪学术讯10月29日上午消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于10月28日-29日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在材料科学研讨会发表题为《仿生智能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演讲。江雷表示,自己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研究超浸润材料。质疑自然界中独特的超浸润性,从而获得发现,仿生科学的最高境界是“无中生有”。“我们做科学的基本的思...
人工智能发展到何地步?李飞飞:比伽利略时代还洪荒
学术前沿
|
2017-11-02
未来科学大会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研讨会上对话环节,左二为李飞飞。新浪学术讯10月29日上午消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起步阶段,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它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比伽利略时代还要洪荒”。“人工智能只有60年,现在只是起步”,李飞飞称,大学时她主修物理学,物理学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如果牛顿...
我国将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 建第5个南极科考站
学术前沿
|
2017-11-02
新华社长春10月28日电(记者高楠)201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会上提出,我国将尽快构建南北极监测网,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推动极地考察船队的建设,初步建立国家海洋大数据极地分中心。我国将在位于罗斯海特拉诺湾的难言岛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为稼介绍,我国开展极地工作30年来成绩斐然,综合实力已经...
许晨阳:做明星压力大 我更愿在办公室搞研究
学术前沿
|
2017-11-02
许晨阳新浪学术讯10月29日下午消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表示,自获奖后备受关注,但“做明星压力大”,他希望的状态是在办公室内做研究。在已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5位科学家中,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是最年轻的,其获得了100万美元奖金。这令众多80后羡慕不已。很多年轻人将许晨阳作为模范榜样,将其研究成果和个人经历公布...
潘建伟:北京要建科创中心 首先要降房价吸引人才
学术前沿
|
2017-11-02
潘建伟新浪学术讯10月29日中午消息,在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表示,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对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尊重和呼吁更多人从事科学都很有意义。对于北京要建学术创新中心,他则建议首先要把房价降下来。潘建伟表示,科学大奖的设立首先是个很好的开端,在媒体的关注下,对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尊重起到很好的作...
施一公放话人工智能:不担心是否取代人类 愿赌服输
学术前沿
|
2017-11-02
施一公新浪学术讯北京时间10月29日下午消息,今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在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谈了自己对未来科学大奖的看法。施一公表示很感谢这个大时代,在河南出生在驻马店长大,从小追求简单的人有今天不容易,赶上大时代很幸运。施一公教授称从恢复高考后接着经历改革开放,...
施一公:感谢大时代让我们有追求梦想的机遇
学术前沿
|
2017-11-02
新浪学术讯北京时间10月29日晚间消息,今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在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施一公施一公表示首先感谢提名我为未来大奖的提名人,感谢评委会的全体科学家成员,感谢捐赠未来大奖的全体捐赠人,感谢你们,没有你们我当然不会有今天获奖这一刻,站在这里...
103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炫图推荐
若是小行星来了,人类举起怎样的“猎枪”
周郁:纳米压印带来新的革命 创造了超1万亿利
智能养老设备进家 老人子女安心
江雷: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结合 人类器官或能
潘建伟:北京要建科创中心 首先要降房价吸引
许晨阳:做明星压力大 我更愿在办公室搞研究
头条推荐
最新专题
历史上那些灵验的“一语成谶”
“有才无德”的科学家
历史上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古代的共享经济模式
曹操一生的四大挫折
2017世界互联网大会
中外历史上被“打脸”的名人名言
携程亲子园虐童案责任在谁
被国外追捧的中国古代发明
快递业务世界第一
盘点历史剧里的常识性错误
共享手机现身昆明
金秋餐桌必备菜
古代那些高薪职业
北宋的奇人能臣